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9年第7期
编号:13368432
相互感恩的伉俪(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1日 《幸福家庭》 2019年第7期
     同事牵线

    在西南农学院读书时,袁隆平穿着随随便便,同学戏称他的爱好是自由,特长是散漫,他在心里默认。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袁隆平来到湖南省黔阳地区安江镇,在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教书,保留大学期间的随意习性,同事觉得他过分朴素,给他取了个不雅的绰号“油渣鬼”。

    已经担任教师几年,袁隆平还是单身汉,同事纷纷给他介绍对象,希望他尽快解决婚姻问题。除了穿着朴素之外,袁隆平竟然不修边幅,以至于外貌看起来比实际年龄稍大,陆续与他相亲的几个姑娘,都是嫌弃他邋遢、出老,不想和他来往。几次相亲没有成功,袁隆平逐渐对婚姻感到泄气,不知哪个姑娘愿意嫁给自己。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袁隆平在安江农业学校工作10年,教过的很多学生毕业、结婚、生子,他已经30多岁,依然形单影只。袁隆平教书第10年冬天,热心同事曹廷科找到他说:“油渣鬼,我给你介绍女朋友,你要发出九牛二虎之力,争取把人家追到手,解决你的婚姻大事。”

    看到袁隆平犹豫不决,曹廷科嬉嬉哈哈地笑着,伸手拽着他就往外面走,似乎非常有把握,相亲肯定会成功。来了30分钟左右,来到黔阳县农业局两路口农技站,袁隆平终于看到,曹廷科准备给自己介绍的姑娘,居然是他几年前教过的学生邓则!

    6年前从安江农业学校毕业,邓则分配到黔阳县农业局,在两路口农技站当技术员,本来她能歌善舞,还是打篮球高手,由于家庭出身不好,到25岁还没有出嫁,婚姻问题陷入苦恼。见面后曹廷科说:“既然以前你们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彼此之间就是了解的,不用我具体介绍。”

    曹廷科看着袁隆平问:“开门见山地讲,你觉得她怎么样?”袁隆平兴高采烈地说:“她端庄漂亮,知书达理,是理想的伴侣。茫茫苍穹,漫漫岁月,在求索的路上,盼望牵上她温暖的酥手。”曹廷科看着邓则问:“直接了当地讲,你认为他怎么样?”邓则顾虑重重地说:“老师和学生谈恋爱,应该算怎么回事?将来我怎样称呼他?他已经30多岁了,比我大8岁,可能年纪相差太大了?”

    曹廷科赶紧从中劝勉:“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几年前的事情。你已经毕业6年,和以前的老师谈恋爱是正常事。夫妻的地位是平等的,結婚以后你称呼他老公,或者叫喊他的名字,都是可以的。”在曹廷科劝解下,邓则当即消除忧虑:“他学识渊博,诚实善良,是如意的配偶。在漫长岁月中,我永远会对他充满敬意。”听见邓则惺惺相惜,袁隆平喜形于色,激动得感慨万端:“穿越凄风苦雨,觅尽南北东西,蓦然回首,斯人却在咫尺中。”

    匆忙结婚

    在约会的时候,袁隆平与邓则开玩笑,试探她的真实想法:“如果将来我对你不好,我不再爱你了,那么你到底如何办?”邓则不假思索地回答:“即使你不再爱我,我也不会离婚。”邓则坚定不移的态度,不仅让袁隆平放下顾虑,而且对她异常敬佩。

    两人确定恋爱关系20余天,黔阳地区举行职工篮球比赛,当天不停地下大雪,县城没有室内球场,只能选择安江农业学校礼堂作为比赛场地。邓则是黔阳县女子篮球队成员,前来参加篮球比赛,曹廷科对袁隆平说:“现在是很好的机会,你最好趁热打铁,赶快与她将喜事办了,免得夜长梦多。”

    邓则小袁隆平8岁,曹廷科的真诚建议是非常有道理的。在慎重考虑后,袁隆平鼓着勇气,真的冲进篮球场,紧紧抓住邓则的手,用慌张的语气说:“邓则,我担心您被人家抢走,我们马上去安江镇政府把结婚证办了。”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邓则的脸色变得绯红,袁隆平紧紧拉着她的手,向安江镇政府跑去,仓促地登记结婚。

    回到学校看着众人忙碌,袁隆平竟然腼腆不安起来,为没有来得及送邓则礼物而过意不去,只能悄悄地问她:“我给您买件新衣服好不好?”邓则心直口快地回答:“不要,不要。”袁隆平真的认为邓则不要新衣服,让她穿着火红的比赛球衣,举行了简朴而热闹的婚礼。

    结婚的时候,袁隆平、邓则的年龄分别为34岁、26岁。没有置办任何结婚物品,两个相知恨晚的大龄青年,仅仅用几斤喜糖举行了异常简单的婚礼。在婚礼上,好奇的同事盯着袁隆平开玩笑:“你真是世界上最笨拙的新郎官,哪里有新娘子说不要买衣服,就真的不去买衣服的?”

    分居20年

    20世纪70年代初期,袁隆平离开任职18年的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前往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工作,妻子不能随同调入,只能带着三个年幼的儿子袁定安、袁定江、袁定阳留在家中。邓则理解并支持丈夫,独自承担起家庭的全部责任。

    邓则要去单位上班,没有时间照顾三个孩子,只能将袁定安送到重庆,让他在奶奶华静家生活,华静早年毕业于江苏镇江教会学校,英语很好,对小孩教育细心。随后,邓则把袁定阳送到外婆家,请外婆帮忙照顾,第二个孩子由自己带着。

    袁隆平离开安江三年后,父亲袁兴烈患胃癌,住在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袁兴烈病危的时候,身边的人发电报到安江农业学校,当时袁隆平正在海南进行育种试验,邓则赶快安顿好孩子,日夜兼程从安江赶到重庆。

    袁兴烈的病情非常严重,要不要把消息告诉袁隆平?邓则左思右想,始终举棋不定。在袁兴烈弥留之际,其他主要亲戚都已经来到医院看望,只是袁隆平没有回来,邓则向袁兴烈征求意见,以便作出决定。袁兴烈毫不犹豫地说:“他在忙着杂交水稻试验,重任在身,无论我的病情如何,都不要他回来。”

    袁兴烈很快去世,邓则没有将噩耗告诉袁隆平,自己代替他料理老人的后事。将袁兴烈安葬结束,邓则考虑到华静照料孩子麻烦,只能把袁定安接回安江。回到家里几天后,邓则经过反复考虑,还是给袁隆平写信,将父亲去世的事告诉他。

    随着年龄逐渐增大,奶奶和外婆年迈体弱,邓则只能将她们接到身边生活,同时还要照顾三个孩子。在写给妻子的信中,袁隆平情真意切地说:“家中老母和年幼的孩子,全靠你辛辛苦苦照顾。你是贤惠的妻子,有你是我的幸福。希望你保重身体,注意营养。”

    回报恩情, http://www.100md.com(杨兴文)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