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肠道疾病 > 结肠病 > 结肠炎 > 溃疡性结肠炎
编号:13635132
白头翁苦参汤保留灌肠联合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6
     【摘 要】目的:研究白头翁苦参汤保留灌肠联合中医针灸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白头翁苦参汤保留灌肠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率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白头翁苦参汤保留灌肠联合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白头翁苦参汤;保留灌肠;针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结肠、直肠部位发生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其病变范围较大,病程长,发作反复,会导致腹痛、高热、便血、里急后重等症状[1]。本文将研究使用白头翁苦参汤保留灌肠联合针灸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5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26例,平均年龄(36.1±12.4)岁,平均病程(3.5±4.6)年。所有患者均经过结肠镜检查诊断,符合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腹痛、肛门胀痛、粘液脓血便、呕吐等临床症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两组例数、性别、年龄、病程、具体病情等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具体用药方法为:口服,每天三次,每次1g。观察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疗法联合针灸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①使用白头翁苦参汤保留灌肠。白头翁苦参汤药方为:白头翁35g,苦参25g,薏苡仁、明矾各35g,黄连20g。寒湿体质患者增加白术、苍术、桂枝、白芨各10g;湿热型患者药方中增加黄柏、地榆、败酱草各15g,锡类散5g;有脾肾虚弱的患者增加山药、黄芪、党参、附子、补骨脂各10g。药物均先用温水浸泡,然后煎煮1小时,取150~200mL药汁,在患者每晚睡前用灌肠器械进行药物灌肠。②同时使用针灸治疗。取穴:上巨虚穴、中脘穴、脾俞穴、天枢穴、足三里穴;每天针灸一次,每次留针半小时。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一个月后评定并对比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使用结肠镜对患者结肠黏膜作病理检查。

    1.4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分为显效、好转、无效三级。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黏膜病理检查显示其基本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肠黏膜依然有轻度炎症,或形成假息肉;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出现恶化,结肠黏膜病理检查显示其无改善趋势。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两组疗效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χ?来检验,差异显著性用P来检验。若P>0.05,则两组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若P<0.05,则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经过一个月治疗,两组均取得一定疗效。对照组显效15例(51.72%),好转7例(24.14%),无效7例(24.14%),总有效率为75.86%。观察组显效22例(75.86%),好转6例(20.69%),无效1例(3.45%),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χ?=5.8925,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中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出现轻微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者6例,皮肤瘙痒2例,不良反应率为27.59%。

    3 讨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其病情发展慢,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3]。临床上常用西药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该药属于磺胺类抗菌药物,口服后吸收不易,被吸收药物能被肠道内微生物分解形成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4],与肠道壁结缔组织结合,对肠道内细菌起抑制作用,因此能杀菌消炎。但其会导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还可能引起皮疹、贫血或损害肝脏。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该药进行治疗,不良反应率较高。使用中药保留灌肠以及针灸治疗方法则能有效避免口服药物造成的副反应。本研究对观察组采用白头翁苦参汤保留灌肠联合针灸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

    中医认为,慢性溃疡新结肠炎是由于脾虚导致肝郁,肝的疏泄功能减弱,湿气难以排除,在肠间郁结而致病。因此治疗时应益气健脾,清热燥湿,达到驱邪扶正、阴阳协调的目的。白头翁苦参汤中主药白头翁有清热解毒之效,苦参则能清热燥湿、抗菌消炎,辅以薏苡仁健脾止泻,白矾消痰,达到扶正祛邪之效。采用保留灌肠疗法,能使药剂直接作用于炎症部位,药效更加,也避免了服药对身体其他组织的影响。同时联合针灸,调理大肠经气,促进新陈代谢和病变组织恢复。治疗中观察组未出现用药副作用,治疗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白头翁苦参汤保留灌肠联合针灸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何兴芳.黄柏灌肠剂保留灌肠联合艾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5,(4):525-526.

    [2]邓鹏,王晓燕,唐凯,等.复方芩柏颗粒剂口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5,(4):54-55.

    [3]傅晓丹,王旭东,张少华.中药滴注灌肠加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盛型)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6):72-73.

    [4]范宇锋,顾艳宏.自拟解毒凉血汤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栓治疗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9):111-115., 百拇医药(吴慧卿)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肠道疾病 > 结肠病 > 结肠炎 > 溃疡性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