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516
编号:13634992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6
     【摘 要】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术后复发患者32例作为本次观察组,同期抽取未复发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年龄、中线移位、引流量、血肿密度、血肿腔间隔、血肿密度高混杂率等因素进行对比,以找出复发原因。结果:引流量多、血肿腔间隔及血肿密度高混杂率较高等是造成患者复发的主要因素。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术后需加强对患者术前影像学、实验室诊断,对于存在高危因素患者,需加强术中注意点,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复发;因素

    慢性硬膜下血肿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该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其中约有70%左右的患者伴有轻微头外伤史,通常于受伤1个月内发病,且当血肿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病情迅速加重,往往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打击。临床上主要以钻孔冲洗术作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治疗方法,该项术式操作简单,效果较好。但经临床统计发现,有3.7%~30%的患者存在复发情况,且复发者病情明显加重,治疗难度增加[1]。因此找出病症复发原因,加强临床监测以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调查中,笔者通过对比复发者与未复发者之间的差异以寻找出术后复发因素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术后复发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抽取未复发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为58~80岁,平均(72.2±2.4)岁;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为51~73岁,平均(69.2±3.0)岁。本次调查主要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1.2 方法

    钻孔冲洗术操作如下:对患者进行局麻处理,根据术前影像学诊断于血肿最厚处颅骨进行钻孔,逐层切开硬膜与血肿包膜,于血肿腔内放入细硅胶导管,以大量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冲洗至冲洗液变清,于手术完成后放置引流管进行持续引流,同时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处理。通常于术后48h拔除引流管。

    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复发进行分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统计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分析造成患者复发的原因。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

    2 结果

    笔者重点对两组患者年龄、中线移位、引流量、血肿密度、血肿腔间隔、血肿密度高混杂率等因素进行对比,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引流量多、血肿腔间隔及CT诊断血肿密度高而混杂是造成患者复发的主要原因。

    3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一类血肿。其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类脑外科疾病[2],通常发生于具有脑外伤史的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主要以外科手术法进行治疗,钻孔冲洗术是其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钻孔冲洗术操作简单,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症,促进患者康复。

    但钻孔冲洗术后约有3.7%~30%的几率复发。复发通常发生于术后6个月内,且复发后患者血肿量明显增加,为再次治疗增加了难度。因此,了解疾病复发机制,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对降低疾病复发具有重要意义[3]。在本次调查中,我院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术后复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由调查结果可知,术后引流量较多、CT诊断血肿密度高混杂及血肿腔有间隔等因素是引发患者复发的高危因素。

    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及查阅相关资料,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如下:①引流量较多。引流量较多患者其血浆成分可通过血肿包膜毛细血管内皮间隙渗入,即使对患者进行引流,其仍不能改善此形成机制;待患者拔除引流管后,血肿可继续流入血肿腔内,并形成持续性的硬膜下腔灌注,此类患者术后复发几率增加。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医师需尽量避免血肿包膜破裂,减少引流量。②血肿腔有间隔。若患者血肿腔有间隔也可导致病症复发,间隔的存在使得血肿难以从钻孔排出,首次手术后可能存在一定的残留,进而造成后期复发。对于存在血肿腔间隔患者,可行开颅包膜切除术以利于血肿的全部排出[4]。同时,亦可以通过神经内窥镜钻孔后进入血肿腔,将间隔打开后再进行冲洗引流,也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③CT显示血肿密度高混杂。在复层包膜形成期时可出现该种情况,该阶段包膜腔内主要呈高纤溶活性状态,包膜渗血较多,因此可造成再出血。在行钻孔冲洗术时需选择手术时期,因血肿包膜未完全形成可增加出血机会,因此应避免该阶段行手术治疗,预防引发再出血而造成病症复发[5]。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术患者,需加强术前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同时根据手术结果确定患者是否适应该项手术,术中尽量避免造成血肿包膜破裂,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几率。但由于本次调查样本容量较小,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将继续致力于该项研究,以得出更为全面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张曙光,程峰,石磊,等.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术后复发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5):383-385.

    [2]刘剑波,刘世玉,生勇,等.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0,9(3):260-261.

    [3]殷义明,罗成.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J].第

    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34(6):687-689.

    [4]林大为,张颖,于德安,等.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因素及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05,14(6):435.

    [5]张忠,刘佰运,李京生,等.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因素分析[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19(4):343-344., http://www.100md.com(杨启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