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月经失调(月经病) > 月经不调
编号:13628944
针灸结合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5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结合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中药人工周期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针灸结合中药人工周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确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针灸;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月经不调;效果

    月经不调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指的是月经周期、经量以及经期出现显著异常和不适症状,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1]。正常的月经周期依赖于神经内分泌调节和子宫内膜的周期反应,任何环节出现障碍都会导致月经失调问题的出现。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月经失调方面主要使用雌孕激素调整周期并促排卵,效果往往不够理想[2]。中医药治疗该病的历史悠久,我院联合使用针灸以及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68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2.1±1.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9±0.5年。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措施 对照组患者单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基本方以及服药时间方面如下。经后期(患者月经周期第6d开始,持续使用7d)方:熟地、当归、白芍、制首乌、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黄芪、陈皮、香附以及紫石英[3]。排卵期(第11d开始,持续使用3d)方:赤芍、当归、红花、川芎、桃仁、续断、皂刺、香附、菟丝子以及陈皮。排卵后(第16d开始,持续使用7d)方:熟地、当归、菟丝子、制首乌、枸杞子、巴戟天、肉苁蓉、仙灵脾、仙茅、香附以及陈皮。经前期以及行经期(第23d开始,持续使用5d)方:赤芍、当归、川芎、巴戟天、仙灵脾、仙茅、香附、木香、陈皮、郁金、枳壳、鸡血藤、元胡、益母草以及肉桂。

    1.2.2 研究组治疗措施 研究组联合使用针灸以及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取穴方面,针刺患者的中极、合谷、关元、三阴交以及生殖区。针法方面,患者的中极、子宫、关元、合谷以及三阴交都直刺1寸,捻转到得气。患者的生殖区往后平刺1寸,捻转到得气[4]。针刺的时间方面:在患者的月经周期第7d天或者月经净后第2天开始,1次/d,每个月经周期针刺6次。

    1.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中医药管理局出版的《中医病症疗效标准》当中月经不调的疗效标准制定[5]。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检测的数据用统计学专业软件数据包SPSS 18.0进行分析,以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 结论

    月经不调是由患者的脏腑失常、气血失调或者是冲任损伤,导致生殖功能失控引发的。中药的人工周期疗法根据中医妇科相关理论,根据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阴阳消长节律,确定周期性用药方法。通过该疗法能够调控患者的生殖轴功能,从而重建月经周期。该疗法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广泛应用于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症、崩漏等病症的治疗过程当中,临床治疗效果得到医护人员的公认。本研究中通过联合使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以及传统针灸治疗,进一步提高月经不调治疗的效果。月经不调的针灸治疗方面,采用针灸穴位都是常用穴位。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有着双相调节效果,针刺可以诱导LH高峰的出现,从而促使患者排卵并增加孕酮。针刺能够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来刺激下丘脑-垂体的兴奋,刺激患者LH的分泌,诱发排卵。除此之外,针刺还可以借助于调节患者内啡肽水平增加GnRH的分泌,从而实现患者的顺利排卵,表明针刺能够借助于调节患者的内分泌实现子宫内膜增生以及分泌,最终调整患者的月经周期以及经量。局部针刺还可以促进患者的卵巢、子宫以及输卵管等器官功能活跃,加速卵泡壁的破裂并且泌出卵子,刺激子宫内膜的分泌、增生、剥落以及月经来潮。不过应当注意的是,传统的针灸在月经不调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通常在月经之前应用。本研究中针灸时间都在患者月经净后的第2d开始,这是因为月经紊乱一方面同卵障碍相关,另一方面还同患者的子宫内膜增殖以及分泌异常相关,其中子宫内膜的增殖过程在患者内膜脱落阶段已经开始。所以要想纠正患者子宫内膜的增殖异常问题,我们认为应当尽可能提前为患者施针治疗。除此之外,针药结合存在着针灸以及药疗之间的协同效果,既能够通过患者的胃肠道实现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保证有效的血浓度,提高患者的经络敏感性,确保针灸过程当中易于得气。针灸作用又能够进一步加强患者机体对于药物成分的吸收以及利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联合使用针灸以及中药人工周期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中药人工周期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可以发现随着疗程不断增长,患者的治疗效果也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针灸结合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确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罗元恺.月经机理和调经用药原则及常用方[J].新中医,2013,22(04):24.

    [2] 孔爱姣.中医调治月经失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9(04):115116.

    [3] 宋华,张利斌,张桂英.补肾调经方治疗月经不调[J].中国乡村医药,2014,12(11):5152.

    [4] 杨鹏年,田凤花.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举隅[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2(03):7576.

    [5] 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52154., 百拇医药(王登 胡雪梅)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月经失调(月经病) > 月经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