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65
编号:13628639
子宫腺肌病的中药用药规律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5
     3)经统计中药出现频次排名前20的药物分析发现,本病与气血关系密切,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血虚等气血失调为主,瘀血阻滞,不通则痛,痛经程度比较严重,治疗上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补益为法。

    4)中药累计计量排名最多的是当归,其次是元胡。当归不仅补血还可活血,攻补兼施,活血不伤正,治疗妇科疾病必不可少;元胡索行气活血止痛,破血消癥,二者一攻一补,共凑行气活血而不伤正之效,推测可共为君药;三棱、莪术、蒲黄、五灵脂随症选择加用,可为臣药。

    5)从临床用药看,其中温药最多,其次是平药,第三是凉药,大热、大寒的药用之甚少。温性药物辛温发散,可加强活血化瘀之效。平药无寒热偏向,不易导致津液耗伤及血液运行受阻,所以临床多用。第三是凉性药物,凉血活血。由于大热、大寒药物使用不当,容易造成瘀血内阻之弊,加重病情,所以临床极少用。由此可见本病患者以寒证多见,热证少见。

    6)治疗本病以苦药为主,其次是辛药、甘药。苦有泄降气逆之功,助气机舒展。辛具有行气活血之效。甘可补虚及缓急止痛之效。结合分析结果可知,本病应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兼以补益为其治疗大法。

    7)从药物归经看,入肝经的药最多,其次为脾经;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用,肝可促进血液的运行,影响女子冲任盛衰,当肝气不舒,少腹气机运行不畅,从而出现腹痛。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的调和,导致瘀血生成。由此可见,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肝脾两经相关,即气血失调所致,与肝经关系最为密切。

    目前中医在治疗子宫腺肌病中药处方方面形形色色,大多为经验方、自拟方,缺少客观观察指标,按循证医学方法研究者很少;本文通多对子宫腺肌病中药用药规律进行初探,为在以后工作中对其主要用药的药物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打下基础,再通过配合临床用药观察,希望找出治疗子宫腺肌病更有效的基础方,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彭超,周应芳.子宫腺肌病318例诊治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2001,02:7274.

    [2] 张信美,石一复.子宫腺肌症206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07(33):434.

    [3]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37379.

    [4] 彭超,周应芳,廖秦平,等.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强度与前列腺素的相关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01):2629.

    [5]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6]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第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 百拇医药(胡成凤 魏爱平 曾莉)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