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5.07.21
编号:17355
视力越差,老人越孤僻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21日 生命时报 2015.07.21
     家住重庆渝中区的刘勇今年69岁,平时喜欢写书法、画水墨画,其作品在老年朋友中、子女孙辈中广受好评。最近,刘勇应女儿要求给单位同事作一幅田园水墨画,本是好事一桩,但父女两却为这画吵了起来。“爸,都跟您说了,您画这杨柳不是绿色的,是黄色的。”女儿苦恼得抱怨道。刘勇听这话就不开心了,心想我画画都几十年了,还分不清颜色吗?但女儿还是不依不饶,刘勇就越想越气,两人谁也不让谁,关系一时间变得紧张起来。

    其实,刘勇很有可能出现了视力下降、辨色能力变弱的问题。当人年纪越来越大,眼中看到的世界也将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有些变化是老年人自己可以察觉到的,比如看东西眼花了;而有些特点或许是老年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像刘勇就还没发现自己分不清颜色了。除了对色彩感知能力发生变化外,老年人还可能会出现散光、老花、对弱光和强光敏感性的降低、对运动物体的感受性也有降低等。

    视觉不佳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造成诸多不便,而由此造成的老人心理上的变化却常被我们忽视。由于视力低下,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力变差,如到一个陌生的场合,老人会感到无所适从,以至于越来越避免接触新事物。视觉减退还容易影响老年人的活动能力,老年人对物体大小、空间关系和运动速度判断上的差错,常常会导致生活上的过失,例如,想将手中的杯子放到桌子上,却由于深度视知觉的差错,脱手将东西落在地上;上下台阶时,由于对空间关系判断不准确而易踏空跌倒。长此以往,老人就越来越不爱自由行动,或者害怕出走,逐渐形成孤独、少动的状态。有心理研究显示,视觉衰退的老年人参加集体活动较少,情绪上的安全感较差,自觉地位感较低。另外,视觉能力的衰退会导致认知功能的进一步退化。因为老人看不清,进入大脑中的信息可能就是不全面或是有偏差的,且看东西比较费劲,老人家需要花更多时间和注意力去辨识事物,造成他们反应“迟钝”,还因此被年轻人说“笨”,老人心里肯定委屈。

    老人的视觉障碍给他们造成许多心理负担,要了解老年人的视觉特点才能真正帮助他们过称心的生活。从老年人自身角度看,积极保持视觉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平时可以通过佩戴老花镜来解决老花问题。出现视力问题后,要放宽心,坦然接受自己的改变,用辅助工具来帮助自己克服视觉困难。另外,年轻人应主动了解老人视力情况,在各方面多给予照顾和帮助,如可以通过改善环境来减少其对老年人视觉的消极影响。同时,理解老人视力下降,包容老人的“慢”和“钝”,让老人感受到尊重也同样重要。▲(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韩布新指导), 百拇医药(张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