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6.10.25
编号:21717
糖友留神变肾友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25日 生命时报 2016.10.25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副教授 张路霞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教授 李文慧

    张路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李文慧,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北京糖尿病协会副理事长,中华糖尿病协会副会长

    编者的话:糖尿病肾病无疑是糖尿病最可怕的并发症之一。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中国慢性肾脏病疾病谱的变迁”课题研究显示,估计全国糖尿病肾病患者高达2430万,源于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已成为慢性肾脏病的主力军,这提示糖友护肾迫在眉睫。对此,《生命时报》特邀专家为您详细解答。

    糖友成肾病重灾区
, http://www.100md.com
    过去,慢性肾病主要是由于肾炎引起的,糖尿病肾病只是慢性肾病的一个次要原因。然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张路霞副教授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从2011年开始,源于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比例超过了源于肾炎的慢性肾病比例。这个结论是基于对2010~2015年期间,在我国三级医院住院的3530万例糖尿病患者的大样本研究得出的。可以说,在我国,糖尿病肾病已取代慢性肾炎成为了慢性肾脏病的首要病因。

    张路霞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这些结果的出现,与近20年来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相呼应。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高达1亿多,也就是说,我们每10个人里面就会有一个糖友,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一。但对于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肾脏方面的认知,很多人仍然存在‘盲区’。”研究同时发现,在2010~2011年间纳入研究的4.7万例糖友中,约有21.3%合并慢性肾脏病。不难看出,大量存在的糖尿病人群,已经成为了慢性肾病的重灾区。

    不仅如此,研究还表明,糖尿病肾病是1型糖友的主要死因;在2型糖友中,其严重性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张路霞表示,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再加上肾脏病变所带来的影响,身体的其他部分更加容易出现损伤,比如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会增加很多。来自美国和中国的研究都证实,即使是早期的肾脏疾病患者,也能够观察到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成倍增加。可见,这些相关疾病如同“连锁效应”,牵一发则动全身,不容忽视。▲
, 百拇医药
    糖史五年是道坎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肾损伤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教授李文慧表示,糖尿病导致的慢性并发症有两大类,一类是大血管病变,如心、脑血管病变;另一类是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病变等,肾脏病变也是微血管病变的一种。

    李文慧进一步解释道,糖尿病患者由于肾的供血动脉(大中动脉)、肾内微小动脉及毛细血管球(肾单位)病变引起肾功能损伤,让肾功能逐渐变差。同时,糖友大多都是中老年人,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肾功能也会自然减退。不仅如此,包括降糖药在内的不少药物都是通过肾脏代谢、过滤,在血糖降低时,肾功能也可能会受到一定损伤。此外,糖友们普遍存在的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一系列代谢综合征也会“雪上加霜”地伤害肾脏内的微血管。相关数据显示,无论是1型糖友还是2型糖友,平均发病后约3~5年就会出现早期肾损害。

    那么,糖友该如何早期发现、辨别糖肾呢?可以关注以下几个信号。
, 百拇医药
    尿中泡沫增多。随着尿蛋白量增多,患者可能会出现尿中泡沫增多、眼睑及双下肢水肿等症状,此时应及时到医院化验尿液并检测尿蛋白。更多的情况下,糖尿病肾病早期并无任何症状,对于无症状的糖友,最好每年也做一次尿蛋白的筛查检测。

    夜尿增多。研究发现,肾小管损伤在糖肾早期即可出现,可表现为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等。通过检查肾小管功能,也可早期发现糖肾。

    看东西模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肾都是糖尿病的小血管并发症,两者密切相关,多数糖肾患者也患有视网膜疾病。因此,糖友若出现视物模糊,应及早去眼科就诊,同时应考虑到肾脏病变的可能,一并检查。▲

    辨别分期,早防早治

    肾脏作为人体“隐忍的卫士”,拥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在病程早期通常没有症状,只有在损伤严重的情况下才会爆发。若能在其“潜伏”的早期阶段严格控制血糖并综合干预,可防止或延缓糖肾的发展。张路霞介绍,具体来说,糖尿病肾病由轻到重分为3期。
, 百拇医药
    从糖尿病肾病角度简单地讲,糖尿病患者可能经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还没有出现临床能够诊断的肾脏损害;第二个阶段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但肾功能还在正常范围内;第三个阶段,患者出现显著的蛋白尿、肾功能下降,严重者甚至会发展为尿毒症。

    “前两个阶段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最佳时机,如果早防早治,还有康复的机会。”张路霞表示,若不加重视,发展到晚期肾脏病,就只能采取透析、肾移植进行治疗了。因此,将糖尿病控制在未发展为肾脏病的、或者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阶段,是我们的目标。她提醒,糖友本身就是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筛查微量尿白蛋白、监测血肌酐、监测血压,至少每年一次。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早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建议在社区医疗机构或内分泌科就诊即可,加强干预、定期随诊;对于中晚期糖肾患者,则需要分别到内分泌科与肾病科就诊,两科共管共治。▲

    为糖友护肾支招
, 百拇医药
    所有糖友都应抵御糖肾的侵袭,两位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建议。

    内分泌专家主张调节生活方式。首先,作息规律。糖尿病属于慢性病,按时起居,有利于糖代谢。其次,适当运动。适当的活动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糖肾的不二法则。建议采取多种运动方式相互结合,健步走、游泳、瑜伽、跳舞、力量锻炼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再次,控制体重。李文慧说,各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均明确了肥胖、超重和糖尿病的关系,不仅是糖尿病,各种代谢异常都与其相关,并且超重越多患病风险越大。因此,将体重控制在正常水平至关重要。第四,饮食有节。低盐饮食,少吃油腻和煎炸食物,适量吃鸡、鱼、瘦肉,多吃蔬菜,避免饮酒,不暴饮暴食。最后,控好血糖。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数据提示,糖友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不宜超过7毫摩尔/升、1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应低于7%,因此,要尽可能将血糖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此外,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应该尽量选择不经过肝肾代谢的药物。

    肾病专家强调了控好血压的重要性。一方面,糖友要定期监测血压并将其控制好,如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肾脏无疑是“双重打击”。另一方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临床上建议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包括沙坦类药物和普利类药物等,能有效防治糖肾。▲(本专题由本报记者单祺雯采写)

    防治糖肾关注以下数字

    1. 血压:无肾损害及尿蛋白<1克/天的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内;尿蛋白>1克/天的患者,血压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以内.

    2. 血脂: 总胆固醇<4.5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毫摩尔/升,高密度值蛋白胆固醇>1.1毫摩尔/升,甘油三酯<1.5毫摩尔/升。

    3. 食盐摄入量:糖友应坚持低盐饮食,若出现肾功能损伤,尿量少于400毫升/天时,食盐<3克/天。▲(数据来源于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