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6.11.29
编号:21399
掐断心里那条多余的电线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29日 生命时报 2016.11.29
     本报特约记者 杨德彦

    今年9月,沉浸在怀孕喜悦中的小王突然出现毫无征兆的剧烈心悸。她形容说:“我的心脏快要从嗓子眼儿里跳出来了!”到了11月初,心悸再次来袭,小王被立即送入当地医院急诊抢救室。心电监护报告显示,她的心率为每分钟250次,而正常成人的心率通常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剧烈运动后的心跳也不过一百多次。当地急诊医师立即考虑小王是“室上性心动过速”,急速静脉注射了药物,才终止了她的心悸。

    之后,小王辗转来到北京求诊。去过两家医院后,都给出了明确诊断:她心脏“电路”出问题了,比正常人多了一根“电线”。常人的心脏通常只有一根“电线”,一通电,心脏便跳得稳稳当当。但小王的“电线”多了一根,一旦这两条线形成往复循环的快速电回路,心脏就会不停地被电刺激,形成可怕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让心脏狂跳不已。正常情况下,通过介入手术把这根多余的“电线”掐断,就能根治小王的疾病。因为手术需要X光协助找到那根“电线”的位置,但小王是一名孕妇,没有一位医生敢保证X光不会对脆弱的胎儿造成影响,可假如手术中不用X光,就好像暗夜里不开车灯摸黑回家,经验丰富的专家或许可以做到,但风险也很大。就这样,小王的病被暂时搁置了。

    没过多久,小王因为再次心悸,被送到了北京协和医院急诊抢救室,心内科电生理组副教授高鹏接诊。高鹏仔细研究了小王的病史和多份心电图,判定小王那根“‘犯罪’的电线”位于心脏的左侧。由于协和医院心内科电生理组在不借助X光进行“零射线”消融技术方面已有丰富经验,心内科主任方全教授果断拍板:采用“零射线”消融技术,在解决小王心悸的同时,妇产科、儿科专家加入,全面保证母子平安。

    11月4日,是小王重生的日子。在电磁定位工程师的协助下,高鹏巧妙操作,从小王的颈内静脉、股静脉里,轻轻地放入了几根监测导管、消融导管。消融导管来到她心脏的一个角落,瞬间切断了跟随她35年的异常“电线”,心脏恢复了自如律动。导管室的放射性时间记录仪显示,X线使用时间为零。

    3天后,小王出院了。她的脉搏有力而整齐,她的宝宝也会在不久后顺利降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