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7.06.20
编号:23410
员工健康检查要有个性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20日 生命时报 2017.06.20
     员工健康检查要有个性

    应按不同年龄、不同工作性质来制定体检项目,不可“一刀切”

    受访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 鲍 勇

    本报记者 班 亚

    员工健康是企业的资本,所以大部分企业会将定期的全面体检列入员工福利。但这项福利的送出也有讲究,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员工健康来设计项目,一刀切的检查项目不仅耗费资源,还无法针对员工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因此,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鲍勇建议,员工健康管理也需要个性化。

    我国企业员工健康状况堪忧

    国家卫计委曾对10个城市的上班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亚健康状态员工占总人数的48%,以经济发达地区为甚,几乎每个参与市场竞争的个体都或多或少患有慢性病和心理疾患。鲍勇指出,身体健康并非一日之功,个性化的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很有必要。企业要先重视功能式社区人群,即由学校、企业、机关等相同处境人群构成的社群,如学生、体力劳动者、职工人群等。员工健康管理是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评估的过程,重点在于预防和控制,而不是事后弥补。目前的员工定期体检,形式多于内容,很难真正发挥评估、诊断作用。
, http://www.100md.com
    不同年龄、职业有侧重

    每个企业里不同年龄段的员工健康问题并不相同,体检时重点关注的项目也不一样。比如,20~30岁的年轻员工,由于工作紧张、压力大,活动范围广,患传染病的几率相对较大,因此要特别注意肝功能、血常规五项及胸部X光检查,经常使用电脑的白领要做脊椎检查;40岁后,肌肉群逐渐减少,新陈代谢也开始减缓,肥胖几率增加,脂肪堆积导致的心脏病、糖尿病、脑卒中风险随之翻倍,要注意心电图、血脂、血糖、腹部超声波检查,每年查一次眼睛,女性员工最好每年查一次乳腺,每3年做一次宫颈癌检查等;50岁后,除常规检查外,还要增加肠镜检查等。

    不同职业的员工,其健康管理模式也要有针对性。企业应建立员工个性化健康管理档案及系统,对员工健康进行监测干预,并聘请专业健康管理人员,定期监测员工健康指标,及时调整、改善计划。比如媒体人常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除常规体检,在健康干预过程中,要关注心理健康,适度增加心理医生咨询。运动方面,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运动方式,如需要降压、降糖、减脂,就多做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打乒乓球等;若为了锻炼肌肉,可多做力量训练。有条件的企业要对员工进行行为干预,开出健康处方,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每天的锻炼、休息时间,科学搭配三餐,指导合理膳食。而像煤矿工人等容易接触到粉尘的特殊职业人员,工作时要佩戴口罩,做好防护,相关企业必须对新入矿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饮食上,多为他们增加富含维生素A 和胡萝卜素的食物,如鸡肝、蛋类、胡萝卜等。若员工检查出职业病,企业必须及时给予治疗、疗养和调离有害作业岗位,并做好健康监护及职业病报告。

    三管齐下,为员工健康护航

    鲍勇表示,做好员工个性化健康管理,国家需要立法重视“功能式社区人群”健康管理,企业要将“个性化健康管理”指标纳入领导考核体系,如规定定期体检中囊括基本项目和备选项目,基本项目必须年年检,不可随意删减,备选项目则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针对个人健康状况选取针对性强的项目进行检测。企业还需找健康管理人员为员工进行健康干预,有针对性地护理、追踪随访,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处方。此外,健康管理领域研究人员应定期发布“员工绿皮书”,以此作为企业践行标准参考,真正达到改善、维护和促进员工健康的目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