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7.08.29
编号:25820
家庭仪式提升幸福感
http://www.100md.com 2017年8月29日 生命时报 2017.08.29
     家庭仪式提升幸福感

    受访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雨青

    张\u73fa\u73fa

    小时候每过农历生日,奶奶都会煮上一碗面,卧个鸡蛋,意思又长了一岁;大年三十的饺子,母亲总要在案板上一圈圈码成圆再下锅,意味一家团圆……其实,家庭中这些带有特殊意味的时刻就是生活仪式。仪式感是什么?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在书中写道“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它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和精神礼仪,是用一种形式给某件事赋予特殊涵义。

    家庭仪式像一条纽带,将家人联系在一起,这些仪式让彼此更有认同感、接纳感,从中获得力量。美国亚特兰大日报社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家庭成员一起讲故事或回忆过去所带来的幸福感远高于物质和事业所带来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雨青说,对于孩子而言,父母建立的这些仪式感创造了家特有的味道,孩子从中能获得感动、庄重感和安全感,更懂感恩。而仪式所带来的强烈暗示,让孩子做事时注意力更集中,反应能力更强。对于婚姻来说,仪式感体现了对爱情的郑重,可以让彼此从柴米油盐的繁琐中抽出身,唤起尊重和美好回忆,为爱保鲜。此外,家庭仪式也是生活的调味剂,能帮我们不断发现生活乐趣,对抗消极情绪。

    然而,如今物质条件的丰富和快节奏的忙碌冲淡了家庭仪式,我们不再用心做饭,外卖随叫随到;我们举起手机各种自拍,全家福却照得越来越少……张雨青说,这也是我们总抱怨过年没年味儿,过节没啥期待的原因。

    张雨青建议,我们应放慢脚步,花点心思制造仪式感,例如周末全家一起做晚饭,一起用餐,关掉电视,围坐着谈天等;仪式感无关乎金钱,一句“早安”“晚安”就为生活添几分温暖和信心;此外,珍惜每一个节日和纪念日,一支玫瑰、一张卡片都可以成为平淡日子里的点缀;一起包粽子、一起赏月,让家庭传统融进中华传统是另一种升华。这样,家庭仪式就把大同小异的日子标注上特殊的幸福密码,把生活过成一个盼头接着一个盼头。▲,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