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11.22
编号:85245
发现小结节,做个液体活检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22日 生命时报 2019.11.22
     发现小结节,做个液体活检

    检测血、唾液、尿液、积液中的肿瘤相关物

    受访专家: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 支修益

    本报记者 高 阳

    近年来,随着职工体检的普及和健康筛查意识的提高,早期发现肺癌的概率在不断提升。但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支修益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这也导致一个新情况,就是筛出越来越多肺部小结节,造成过度诊断、治疗。因为难以精准定性,很多人出于预防和恐慌心理,把小结节“一刀切”。支修益表示,首次用胸部CT做体检发现的小结节,95%以上都是良性的。

    对肿瘤定性,病理诊断是金标准,但是取病理势必要取肺组织,这种有创的操作是否适用于所有肺小结节患者,值得商榷。另一方面,在初诊时,57%的肺癌患者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我们熟悉的肿瘤标志物检查,查的是抗原等物质,等这些物质呈现阳性时,可能为时已晚,早就不是早期肺癌了。由于组织检测无法克服时间和空间的异质性问题,小的活检组织标本又无法反映整体肿瘤的全貌,很多中央型肺癌以及转移癌很难定性。近年来,液体活检问世,为肺癌的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 百拇医药
    液体活检是指,检测体液(包含外周血、唾液、尿液、胸腹腔积液等)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RNA、外泌体等来自肿瘤的生物标志物,通过这种相对无创的方式,动态反映肺癌的进展,为肺癌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疗效跟踪、预后预测等提供依据。

    液体活检辅助肺癌筛查,早在几年前欧美国家已经采用。支修益介绍,欧洲的肺癌筛查模式就是先通过液体活检锁定高危人群,再对这些人群进行胸部CT检测,筛查出肺癌再做进一步干预。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患者对医学射线的接触,降低胸部影像费用支出,从而降低总体医疗开支。但欧美国家这种筛查模式依托的是医院成熟的分子病理科,而我国检验科和病理科分开,不利于开展此类模式。

    现阶段,中国专家共识认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肺癌筛查模式是,先用抗体检测锁定高危人群,抗体只要有两个是阳性,即认为是高危人群。再对高危人群用肺部低剂量螺旋CT进行筛查,发现小结节后,借助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然后通过液体活检、分子标志物锁定需要干预的人群。
, 百拇医药
    目前,液体检测率的整体敏感特性还是很好的。液体活检的优势体现在三方面:1.检查属于无创,没有辐射;2.能帮助医生鉴别哪些小结节需要干预;3.建立大数据以后,通过比对能知道肺小结节的性质,避免由于不确定带来的心理恐惧。对于初次发现小结节的患者,不要着急手术,一定要间隔三个月时间复查。即便是有家族史,也可以先进行端粒酶检测。在人工智能正在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当中,希望尽快认识到液体活检的作用,避免过度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组织病理和液体活检不是相互替代,而是相互补充、相互验证的关系。它表明使用一种简便的血检,与后续CT扫描相结合,可以提高在早期发现肺癌的几率,让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从而显著改善生存几率。目前临床诊断主要基于组织标本,建议如果没有组织标本或重复活检困难,可做血检初筛;如血液检测不到,再尽量行组织活检,是比较好的路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