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预防保健 > 家庭医生
编号:83212
新冠感染者年龄越大,病毒载量越高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3日 生命时报 2020.04.03
     刊登在《柳叶刀·传染病》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指出

    新冠感染者年龄越大,病毒载量越高

    这一发现解释了老人为何容易发展为重症,也再次强调防疫必须保护好老年群体

    受访专家:大连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主任医师 庚俐莉

    本报记者 高嘉悦

    3月23日,《柳叶刀·传染病》杂志在线发表一篇来自香港大学袁国勇院士团队的重要研究,介绍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呼吸道病毒载量和血清抗体反应的连续动态监测结果。在相应评论文章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兰娟院士及其团队对这些发现的实际应用意义表示高度认可。

    研究人员观察到,患者出现症状后的第一周,唾液病毒载量最高,随后逐渐下降。病情严重患者的初始和峰值病毒载量稍微高于轻症患者,但差异并不显著。也就是说,患者在患病初期即使症状轻微,但是载毒量高,传染性最强。大连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主任医师庚俐莉介绍,病毒载量是指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病毒的含量,较高的载量意味着更容易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庚俐莉认为,此研究很符合临床实际的情况,这可能是造成新冠病毒高传播性的原因。

    研究还发现,患者年龄与病毒载量峰值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即患者年龄越大,病毒载量越高,这可能是解释重症患者中,老年人偏多的原因之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是目前已知最主要的新冠病毒细胞受体,是介导病毒进入细胞的重要分子,该受体在吸烟者、老人的肺部表达水平更高。所以,老年患者高病毒载量不仅与免疫力低下有关,而且还与老年人体内ACE2受体的高表达有关。对于老年人等高风险群体,更应该严格控制感染源,重点防护。

    人体抵御病毒的第一道防线是先天性免疫系统。即以一种通用方式来对入侵的病原体做出识别和反应,但这一免疫系统并不产生持久的或保护性的免疫。另一道防线是特异性的获得免疫机制,其会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来与病毒结合,并使其失去感染性。其中,有两类抗体非常重要,免疫球蛋白M(IgM)与免疫球蛋白G(IgG)。

    研究人员从用于常规生化检查的血液样本中额外提取了血清样本,通过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针对新冠病毒核蛋白(NP)和刺突蛋白(S蛋白)受体结构域(RBD)的抗体水平,包括IgG和IgM。从出现血清阳性反应的时间来看,抗RBD抗体比抗NP抗体更早。在16名患者中采集到了出现症状14天后的血清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在前3周内从血清中检测到抗体。因此,对新冠病毒疑似感染者进行血清检测,也可准确检测患者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可作为核酸检测的辅助手段。抗体水平与病毒中和滴度相关,其中IgG的相关性更强,说明其更有助于抗病毒治疗。庚俐莉表示,人体感染病毒后,不同抗体产生的时期不同。血清抗体阳性的变化信息,为血清学检查和治疗性抗体研发中采集血清的最佳时机,提供了重要信息,为新冠肺炎的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