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7.14
编号:89192
冬病夏治,做好“贴吃泡”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14日 生命时报 2020.07.14
     冬病夏治,做好“贴吃泡”

    受疫情影响,除了传统穴位贴敷,内服中药和药浴泡脚效果也不错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疼痛科 张 洋 □主任 刘长信

    今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16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要到了。每年这时,全国各大中医院都会推出特色保健项目——三伏贴。“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代表性疗法,可充分利用此时进行治疗,增强机体免疫力。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之时,此时自然界阳气最盛,人体内的阳气也最为充沛。中医认为,“热能温阳、阳能祛寒”,三伏天时,人体的气血运行趋于体表,药物非常容易经皮肤吸收,这时使用一些温阳散寒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筋络、穴位,给予持续刺激,可祛除体内的阴寒之气,激发人体正气,使各脏腑功保持协调平衡,以达到防止疾病在冬季复发,或减少疾病发作次数、缓解病痛的目的。这就是“冬病夏治”。
, http://www.100md.com
    目前临床上,三伏贴主要适用于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不孕)、疼痛证(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慢性劳损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老寒腿)、神经功能性疾病(面瘫)、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哮喘)、免疫力低下等人群。有相关疾病或问题的人,可在医生辨证后配伍相应药物进行贴敷治疗。

    一般情况下,三伏贴常选取的部位有四处,分别是:颈部选取两侧的颈根穴(脖子根儿),每侧一贴;肩部选取两侧的前缝穴(肱骨小结节尖处),每侧一贴;腰部选取两侧的关元俞,每侧一贴;膝部选取内外膝眼(屈膝,膝盖内外侧凹陷处),内外各一贴。穴位贴敷可在家自行操作,贴敷时间控制在4~6小时/天,不要超过10个小时,以免皮肤过敏。

    受疫情影响,有些医院为减少人员聚集,取消了三伏贴治疗项目。其实,除了传统的穴位贴敷,冬病夏治还包括内服药物、药浴泡脚等其他疗法。特殊时期,打好“组合拳”很关键。
, 百拇医药
    1.内服药。益肾舒筋方:中医认为,男子多肾虚,三伏天应注重补肾壮阳、活血强筋,具体方子由桑寄生、杜仲、续断、淫羊藿、川牛膝、熟地黄、茯苓、甘草等组成。柔肝舒筋方:中医认为,女子多血虚,三伏天要养血柔肝、舒经通络,具体方子由当归、白芍、川芎、女贞子、菟丝子、酸枣仁、柴胡等组成。以上内服药方需在医生指导下开具。

    2.外洗药。外洗疗法的好处是能通过化痰逐瘀、发汗解毒调和人体一身阴阳,相当于在最热的夏季加“一把火”,达到彻底驱除肌腠内“寒痰”的目的,推荐两组方子。消肿方:川芎、大黄、炙乳香、炙没药、苏木、当归、赤芍、独活、川牛膝、连翘、黄柏、麸炒苍术、 泽泻、绵萆\u85a2、防己、车前草、五加皮、拳参、红花、土茯苓各15克,煎汤外洗,每日1~2次。舒筋方:川芎、大黄、乳香、没药、独活、川牛膝、花椒、桑寄生、续断、烫骨碎补、威灵仙各15克,苏木、当归、赤芍、千年健、伸筋草、鸡血藤、路路通各20克,细辛、红花、肉桂各10克,煎汤外洗,每日1~2次。

    需要提醒的是,皮肤有溃破伤口、手术后刀口未愈合者、对药浴疗法皮肤过敏者、对马钱子和乌头过敏者、妊娠期、结核、骨髓炎、肿瘤、严重心力衰竭、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人群,禁用以上方法。▲, 百拇医药(冯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