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8.04
编号:88770
四五十岁养好骨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4日 生命时报 2020.08.04
     推拿针灸舒展肌肉 中药入菜补益肝肾

    四五十岁养好骨

    受访专家:中日友好医院推拿科主任、主任医师 唐学章

    本报记者 张 健

    专家小传:唐学章,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推拿科主任,兼任中央保健委员会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分会主任委员等职。

    常言道“人老骨先老”,没有健壮挺拔的“身子骨”,健康无从谈起。现实却是,现代人的筋骨越来越“柔弱”,吹点冷风就颈肩酸痛、天一冷关节就预兆性地疼痛、一次不小心的摔倒就有可能卧床不起……如何养骨,传统中医可是强项。本期,《生命时报》采访了中日友好医院推拿科主任唐学章,听听他的养骨秘诀。

    “养骨是为了预防骨关节疾病。”唐学章表示,人的一生中骨骼质量呈曲线发展,25岁前骨密度一直增加,30岁骨骼质量到达顶峰,35岁左右骨质开始逐渐流失、骨密度降低,进入自然老化过程。随着年龄增长,骨质会流失更多,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的骨质流失更快。骨骼中钙的流失、骨密度的缩减可能会导致身高变矮,而骨质疏松、关节炎、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等常见骨关节疾病也会纷纷找上门,导致疼痛、运动障碍、生活质量下降。有数据显示,我国骨关节炎患者超过1亿,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 百拇医药
    在中医看来,骨关节病除了自然衰老的因素,主要是筋骨失养所致。“肝主筋,肾主骨”,唐学章表示,肝血充盈时,筋力强健能束骨;肾精充足,则生髓壮骨方能连筋。这说明,人的肝肾功能正常,筋骨就会养得比较好。但人到中年,肝肾功能往往不足,就会导致筋骨失养。再加上中老年人的骨骼、韧带等组织经过了几十年的运动磨损,进入50岁后就会出现一系列骨骼退化,最常见的是膝关节的骨关节病,如关节炎。骨关节病有三个特点:一是与年龄相关,骨关节病是随着年龄增加,骨骼发生的一种退行性改变,中老年人是重点人群;二是和体重有关,超重、肥胖成年人出现膝关节炎等骨关节病的风险高很多;三是女性高发,女性是骨关节病高风险人群。

    “对于骨关节疾病,提前预防可延缓关节退化的速度。”唐学章说,40~50岁是养骨特别重要的一个时期,但年轻人也不能忽视。不少年轻人因为工作、生活中的不良姿势(久坐、久站)而发病,颈椎病、腰椎病在年轻群体中也越来越常见,因此年轻人也需要养骨。关节的疼痛、功能障碍,如屈伸不利、上下楼梯感到关节疼痛、脖子僵硬等情况,是身体给我们发出的提醒信号,尤其是检查时发现有骨刺出现。骨刺属于机体对抗长期反复震荡、冲击或磨损的正常保护性反应,骨刺是骨关节明显退化的一种标志。
, 百拇医药
    古代中医认为,“骨”是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子宫、卵巢)之一,是维持整体形态、保护内脏组织、构成人体结构的基础。“筋”不仅指经络之筋,也包括皮肉、筋脉等,涵盖现代医学中的肌肉、韧带、筋膜、神经、血管、软骨等解剖组织概念。如果把人体比作一栋高楼大厦,筋就好比建设大厦的水泥,骨就好比钢筋,筋骨协作才能保证大厦建得牢固。很多人认为,养骨就是单纯的增强骨骼,这是不对的。筋是骨骼强有力的支撑,筋好比电线杆的牵引绳,当骨关节出问题了,只扶正电线杆不行,还得把牵引绳重新加固好。想要强筋健骨,唐学章给出了几个生活建议:

    1.饮食调节。在营养结构平衡的基础上,多吃豆制品、奶制品、水果蔬菜及小鱼、紫菜、海带等海产品,防止钙流失。还可以吃些枸杞、芝麻等补益肝肾的食物。

    2.运动和晒太阳。八段锦、易筋经、太极等都是非常好的养骨运动,能起到锻炼筋骨的目的。晒太阳,可促进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有利促进钙吸收。

    3.避免久坐久站。久坐是骨关节健康的大敌,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会增加膝关节、腰椎关节的承受力,加速关节退变。

    4.非药物疗法。推拿、针灸是中医治疗和延缓骨关节疾病的常用方法,对于骨关节受损的人群,按摩推拿可以把紧张的肌肉舒展开,对维持关节的灵活度有好处,可以一周推拿一两次。此法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操作不当,可能会加重病情。

    5.中药入菜。鹿角、仙灵脾、肉苁蓉等中药有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的效果,炖鸡、炖排骨等菜肴时,可适当加入1~2种做成药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