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8.14
编号:88512
陈实功,提出医家五戒十要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4日 生命时报 2020.08.14
     在今天江苏省南通市的长桥边,有一座医生的雕像,以纪念一位医术精湛又乐善好施的古代医者,他就是明代外科大家陈实功。

    陈实功,字毓仁,号若虚,崇川(今江苏南通)人。他幼年体弱多病,每次病后均被当地医生治愈,逐渐对中医学产生兴趣,后萌发从医志愿。他的学医从医历程,呈现出标准的儒医进阶之路,正如他晚年自我总结的,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医者,必须“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业”。

    少时的陈实功博览孔、孟、老、庄诸书,之后孜孜不倦地勤奋学医,对于古今先贤的医著、病案等书籍爱不释手。他还得名师指点,师从明代“后七子”的李攀龙(号沧溟)。李攀龙认为:“医之别,内外也,治外较难于治内。何者?内之症或不及其外,外之症则必根于其内也。”这一观点深深影响了陈实功,使其毕生致力于外科临床实践。他白天看病,晚上读书,并把成功与失败病例一一记录在案,时常进行反思研究。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已过耳顺之年的陈实功认为,仅凭一己之力能救治的人数和范围终归有限,遂决意将40余年的行医经验及体会写成《外科正宗》刊行于世,传播惠及天下黎民百姓。
, http://www.100md.com
    《外科正宗》记载了一则令人印象深刻的医案:一位七十余岁的老妇,背部长疮半个多月,痈疽密布,不堪直视,其家人已经放弃,正仓促准备后事。恰巧陈实功到其家诊治小儿疾病,听闻老人的病后,于心不忍,遂前去视病,只见老妇人“疮形半背皆肿,疮虽不高,亦不内陷,以手按之外实而内腐”,而且好几日未正常进食。不过,陈实功仔细辨证之后,断言“脏腑各无败色,乃有生之症”。只是病人家属固执不信,对陈实功说,已抽签占卜神灵,被告知此病不能治,即使陈实功严词警告,“再三四日不治,内膜穿溃必死”,依然执迷不悟。

    一般的医生碰到这种情况也许作罢,但是慈悲为怀的陈实功,第二天还是冲到病人家中,对老妇家属说:“予非相强,实见其有生,不忍舍其待死,固欲强之,医后药金分毫不取。”苦苦劝告,家属方才同意施治。他先用葱艾汤清洗背疮,随后用披针剪去顽肉,放净内蓄的脓血约三碗,最后用膏药封贴。除了这番外治法,他还开出内服方药。果不其然,不出百日,老妇的痈疽得以治愈,身体也恢复了健康。家属感激涕零,佩服至极,而陈实功却谦虚地回应:“吾不过方伎中一人耳,此业终吾之身,施亦有限,人之好善,谁不如我。”从这则医案可见,陈实功将内治与外治配合应用于治疗,灵活地使用清洗、外敷、刀针等法,而且在病人家属已经放弃治疗的情况下,他敢于出手诊治,展现了仁爱救人的医德典范。
, 百拇医药
    陈实功将人体视为统一的整体,痈疽疮疡虽是外科疾病,但是与内在脏腑有很大联系,把局部表现与全身阴阳气血的盛衰结合进行辨证。从《外科正宗》所附的治疗实例来看,陈实功开展的外科手术,除一般疮疡、疽、痈切开外,还有乌龙针取食道异物术、气管缝合术、鼻息肉摘除术、下颌关节脱臼整复术等。他还发明了与上述手术有关的多种医疗器械,如取鼻痔器,与现代使用的鼻息肉绞断器极为相似。总之,《外科正宗》虽然距离我们有四百多年,但其中的许多治疗方法和治疗原则至今仍被现代临床外科所采用。

    《外科正宗》虽属医学专著,但其中特别提到了医德方面的内容,就是全书最后的“医家五戒”“医家十要”。陈实功谆谆告诫医者应当淡泊明志、恬淡自守,要重义轻利、扶危济困、博施济众,还要对病人一视同仁、保护病患隐私、考虑其经济承受能力。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全面系统地列举医者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书籍,堪称中国传统医德思想发展史上的集大成之作,更被美国乔治敦大学主编出版的《生物伦理学大百科全书》推崇为世界最早成文的医德文献。

    陈实功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还有济世之功,据历代地方志记载,陈实功将诊金所得用于造福百姓,在南通增置养济院、救灾赈饥、修路建桥、置义田、造义宅、建祠祀贤,把做好事当成嗜好,乐此不疲。因此,南通至今还流传众多关于他乐善好施的故事和传说。如陈实功改造城南通济桥的故事,话说有位住在苏州的江苏巡抚慕天颜,母亲患重症,特请陈实功去苏州治病,没几天就治好了。慕天颜大喜,准备重重酬谢他,陈实功却什么都不要,只希望他能把南通城南的木桥修成石桥。慕天颜答应了,将木桥变成了石桥。传说未必真实,但充分反映了当地百姓对陈实功由衷的崇敬。

    斯人虽已逝,薪火永相传,陈实功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外科正宗》,还有大医精诚之风范,令世代百姓怀念崇敬。▲, 百拇医药(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讲师 张孙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