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11.10
编号:86488
李斯特,洗刷外科耻辱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1月10日 生命时报 2020.11.10
     陕西师范大学医学与文明研究院 孙梦倩

    1871年的一天,苏格兰最有名望的外科医生——约瑟夫·李斯特受邀来到维多利亚女王所在的巴尔莫勒尔城堡。他忐忑地走下马车,进到女王住宅内查看病情,发现女王正被她右侧腋下一个橘子大小的脓肿折磨得疼痛难忍。李斯特意识到要立刻进行手术,否则控制不住病情,随时都可能恶化为脓毒血症。最终,李斯特的果断挽救了女王的性命,但起初女王并不情愿接受这一手术。

    当时,外科手术风险极高,会引发坏疽、败血症、丹毒等致命感染。因不注重手术消毒,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大型医院的术后死亡率高达41%。相比之下,李斯特主刀的近40例大型手术中,只有6例死亡,死亡率仅为15%,这得益于他对预防术后感染的高度重视。

    李斯特1827年出生于英国埃塞克斯郡,1852年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医学学士学位,1861年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担任外科医学教授,从事凝血机制和炎症的研究。当时医生们普遍认为,伤口肿胀流脓是愈合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如果脓液呈乳白色,且炎症仅局限于伤口处,意味着病人即将康复;若伤口周围组织坏死变黑,脓液散发着腐尸一般的恶臭,意味着病人面临死亡。但李斯特在治疗骨折时发现,封闭性骨折虽有肿胀现象,但因皮肤完好,大多会康复;开放性骨折一般带有伤口,即使创口很小也可能化脓,危及生命。因此他推测,产生脓液不是愈合的必要环节,而是伤口接触了有毒的空气。1865年春,李斯特受到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细菌学说的启发,得出“空气中的细菌可能导致感染”的结论。
, 百拇医药
    为找到既能杀死细菌又不损害伤口的办法,李斯特经历了多次失败,直至他注意到卡莱尔市的污水处理方式:工人们用石碳酸(苯酚)去除污水的恶臭。用处理过的废水浇灌牧场不仅没有异味,作物和动物也未受到不良影响。此后,李斯特便将石碳酸应用于手术消毒,并竭其一生推广这种消毒方法。第一位受益者是一名男孩,他被马车撞断胫骨,就近送到了格拉斯哥皇家医院,接诊的正是李斯特。若依以往经验,想要保住病人性命必须截肢,但手术必然会增加感染风险。李斯特观察到患者虽然胫骨穿肉而出,但伤口并不大,于是他放弃了传统疗法,在处理好骨伤后,用石碳酸进行了彻底清洗,又用浸泡过石碳酸的亚麻布包扎,之后定期消毒并更换敷料。整个治疗过程持续了6周,其间伤口表面依稀有脓液渗出,但皮肤下完全没有,待安然度过深度化脓的危险期后,男孩奇迹般地康复了。该病例标志着李斯特的外科消毒法迈出了突破性的第一步。此后,李斯特将这种消毒法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在治疗腰大肌脓肿、截肢、切除乳房等复杂手术中,也无一例外地获得了成功。

    李斯特还致力于用石碳酸改善医院手术室的卫生状况。在那之前,英国医院截肢感染致死率很高,若有病人患上坏疽,病房内的其他患者也有极高的感染风险。以至于有人说,医院是通往死亡的大门,在家做手术都比在医院安全。当时,手术刀等工具从来不清洗消毒,而是用抹布潦草地擦掉血迹后接着使用;外科医生的穿戴犹如屠夫,衣服上发干变硬的血迹就如同象征医生资历深厚的勋章;医生们焦头烂额地忙碌着,往往双手沾着上一个病人的血液,便直接处理下一个病人的伤口,根本没有意识到可能造成交叉感染。李斯特认为这些都是造成感染的因素,于是建议外科医生们进行每项手术前务必用5%浓度的石碳酸溶液洗手,手术工具和敷料必须彻底消毒,手术室也要喷洒石碳酸。
, 百拇医药
    1867年,李斯特撰写的《消毒法:基于化脓观察下的开放性骨折、脓肿等疾病的新疗法》在《柳叶刀》上发表,但他宣扬的新观念和新方法却遭到同行的质疑。他们中有的不相信细菌的存在,有的认为细菌导致感染的理论不足以令人信服,即便有人愿意尝试,也常因不熟悉操作流程而影响消毒效果,甚至伤害人身安全。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为李斯特推广外科消毒法提供了契机。两军均采用李斯特的消毒法施救伤员,取得了良好效果,促使该消毒法在欧洲获得认可和流行。

    李斯特的消毒法不仅拯救了千百万人的性命,也推动了整个外科行业的发展,为无菌手术的实施开启了大门。1902年,李斯特被封为贵族,并成为上议院的一员,这是外科医生首次获此殊荣。李斯特的消毒法去除了外科手术的耻辱,他的贡献当被后人铭记。▲,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