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1.01.12
编号:90437
为救病人冒一次险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月12日 生命时报 2021.01.12
     为救病人冒一次险

    贾大成

    同步电转复是针对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种院前抢救方法。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急救中心以及一些市级大医院还没有人开展过这项技术,很多医生总是担心会“出事”,不敢开展。为此,我多次请教有关专家,一直寻找机会想开展这项技术。

    1986年,我抢救过一位70多岁的急性心梗老人。一开始,他有室性早搏,随即出现了致命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随时可能恶化为室颤(即心室颤动,是引发心脏骤停猝死的常见因素之一)。当时,能用的药都用了,可就是纠正不过来。不巧除颤仪也没电了,我马上让家属给急救站打电话求援,一位副主任很快带着除颤仪赶来了。我说:“咱们给这个病人做同步电转复吧。”副主任说:“别做,万一出事怎么办?”我说:“要是室颤了呢?”他回答:“有室颤,就除颤。”同样的回答,我们科一位多年参与急救的老专家也曾对我说过。

    后来机会终于等到了。有一天,北京国安宾馆一位日本患者突发急性心梗,调度指挥中心派我前往。我赶到现场一看,心电图显示是急性心梗,而且有持续性的室性心动过速,每分钟180次,情况危急,随时可能心脏骤停。这一次,我想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了这个患者的生命,也为了以后更多的生命,我决定冒一次险!

    我马上给病人静脉注射安定,病人随即入睡,然后我把除颤器设置为同步电转复状态,充电,放电!患者的心脏立刻转为窦性心律,恢复到每分钟70多次的正常心率。当时,我高兴得真想跳起来!心想:“太好啦,真快!救过来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我们把患者送到医院,病人苏醒后,十分感谢中国医生的救命之恩,可谓皆大欢喜。

    我们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几乎每天都遇到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选用不同的药物救治。但药物有时无效,而且多不能用于合并心衰、血压下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情况。另外,有时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如晕厥、心衰、血压下降、胸痛等,遇到这些情况,必须迅速扭转局面,尤其是室速,随时可能引发心脏骤停,这时给患者用药往往会特别矛盾,甚至有危险,此时应首选同步电转复,抢救成功率高,而且十分安全。

    起初,北京急救中心只有我一个人做同步电转复,做了几年后才有其他医生做,全国各地来进修的很多医生也都提出想看同步电转复。于是,只要碰上适合的病人,我在抢救患者的同时,也给他们演示、教学,就此挽救了更多病人的生命。

    (连载⑧)▲

    1985年,贾大成(右)在北京市红十字急救站。,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