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信息
编号:91528
大脑对坏消息更敏感
http://www.100md.com 2021年4月13日 生命时报 2021.04.13
     源于猎奇、防范、优越感

    大脑对坏消息更敏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邓玉琴

    都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我们与人闲话家常时,更愿意聊别家的“丑闻”;打开社交媒体,久居热搜榜单的一定是明星的负面消息;很多不正规的自媒体,为了增加点击量博眼球,也热衷做吸睛负面报道……坏消息似乎长着两条腿,跑得既快又远。为啥人们更喜欢听和传坏消息呢?这涉及负面事件易于传播的心理学原理。

    “坏”事触发猎奇心。在平淡的日子里、和谐的环境中,普普通通的行为和事件占主导地位。而“坏”事多属于偶发事件,这个突如其来的“新鲜事”会激发人们的好奇心,让人想知道更多,于是不断地深挖、讨论,由此传开去。

    大脑对“坏”事更警惕。仅仅是新奇并不会产生持续影响,因为大脑会适应。但如果是恶劣、不堪或对自己有威胁的坏事,大脑会立马警觉起来,持续关注、防范风险。这种现象被心理学者称为“负面偏差”,即坏印象比好印象更容易产生,坏事比好事对人的影响更大,坏行为比好行为更影响关系,大脑对坏刺激的反应比对好刺激更强烈且留下的痕迹更深。类似家暴、出轨、行凶等负面新闻有时会超过我们原本的认知,大脑就需要反复加工这些信息,进行认知重组,这个过程强化了坏事在大脑中的印记,消退比较慢。所以,我们对坏事、八卦常记忆犹新,而对好事遗忘得很快。

    传播负面八卦带来优越感。一方面,如果自己知道一些小道消息而别人不知道,那么就会有冲动“分享”出去,体验那份先知先觉的得意;另一方面,得知有些人过得不如自己,或某些外表光鲜的人私下很龌龊,这样的信息能让人获得心理安慰,且大肆讨论、传播的过程有宣泄、解压的作用,因此很多人成为负面消息传播的推动者。

    留意坏消息对我们自己有保护作用,但过多地关注则有副作用,比如一打开手机就看负面花边新闻、茶余饭后聊的也是别人的负面私事,最后自己的世界会充斥着负能量、坏心眼,对很多人和事会自动形成负面看法,不利于社交生活,对自己的成长也无益。世间有坏事、坏人,但绝对不是主流,建议多看到积极阳光的一面,多接触真善美,理性分析、客观思考,避免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