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信息
编号:91596
接纳自己并非不思进取
http://www.100md.com 2021年4月16日 生命时报 2021.04.16
     接纳自己并非不思进取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张敏婷

    也许是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和中年人不堪生活、工作的重负,常常劝自己“佛系一点”“放过自己”,积极心理学中也常建议人们“接纳自己”。可是,每个人都曾经犯过错,内心有过愧疚,身上还有很多缺点,那么接纳自己是要无视这些,不做任何改变,“自己是怎样就怎样”吗?

    把接纳自己和不求改变等同起来是一种误区。心理学中说的接纳自己,是心理成熟度高的表现,认为人只有具备了接纳自己的能力,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具体表现为:1.接纳自己的身体,尽管不是完全满意每个部位,但依然喜爱;2.保护自己的情绪,面对他人的负面评价,能够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客观地吸收,但不因此苛责自己、让情绪陷入低谷;3.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承认、欣赏、肯定自己的能力。接纳自己强调主动性,个体通过直面、认可和接受自己的客观现实,实现心理平和,为改变、完善自我创造条件。

    区分一个人是接纳自我还是“不思进取”,可以看几点:1.他是否能和自己友好相处,客观描述自己的优劣势,不会轻易否定自己,也不会自大地炫耀;2.愿意付出努力,如果一个人声称接纳了自己,但平时很懒散、做事不靠谱甚至放纵自己,那不是真正的接纳;3.能否虚心接受批评建议,不思进取的人可以“包容”自己,但听不进别人的评价,而接纳自我的人能做到客观。总的来说,接纳自己后的人生,应该是更为积极、明亮的,而不是固步自封。

    要做到真正的接纳,首先应全面认识自己。通过自省、与他人比较、参考他人评价等,来了解自我各个方面的优势与不足,认清了现实,才能为改变自己提供导向。其次要观察变化,是指不做评判地去观察环境中新出现的人、事、物,或现存物的新变化,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种积极的观察有利于发现自我认识的盲区。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我们不是一成不变的,尝试用“可能性词语”取代“固化词语”,比如将“我是”换成“我可能是”“我可以是”;不断然否定自己,给自己更多改变的可能,为自己的发展留有余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