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1.09.28
编号:97287
外科麻醉从棍棒到药物
http://www.100md.com 2021年9月28日 生命时报 2021.09.28
     外科麻醉

    从棍棒到药物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徐欣怡

    “我非常认真地相信,医生的光荣使命是双重的:减轻人类的痛苦和保护人类的生命。”氯仿麻醉的先驱、爱丁堡的詹姆斯·辛普森(1811~1870年)医生在他的书中写道。这句话涵盖了麻醉的重要作用,即对医生来说,他们不仅要恢复人们的健康,也要与人们遭受的痛苦作斗争。虽然痛苦和麻醉草药伴随人类的诞生就已经出现,但直到中世纪,西方社会才将麻醉应用于外科手术中。然而,在其发展早期却存在很多相对暴力的麻醉方法,例如,为了使患者的肢体失去知觉,医生通过冷敷或者挤压患者肢体的方式,切断肢体的血液流动和感觉;有些医生的手段更直接,用棍棒敲击患者的头部将其打晕,从而方便手术;面对更虚弱的患者,有些外科医生则会勒住其脖颈使其窒息昏迷。虽然这些方法比古埃及医生用生菜籽麻醉患者更有效,但同样达不到理想效果,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随时可能因为疼痛而转醒。
, 百拇医药
    随着人们对麻醉草药的认识,吸入麻醉成为中世纪及近代早期外科手术中的主要方法。12世纪的意大利修道院中有关于“催眠海绵”的记载:将鸦片、曼德拉草、铁杉和天仙子浸泡在一定量的水中,放入海绵,再将其在阳光下晒干;需要手术时,就把晒干的海绵浸泡在热水中,然后放在患者的鼻孔处,使其意识丧失;等手术结束后,就使用另一块在热醋中浸泡过的海绵唤醒患者。这种方法最初只在修道院中传授,方便修士们更好地照顾病人。到了13~14世纪,修士们撰写的医学手稿传入大学,植物汁液的配方也不断得到修改与完善。16世纪,吸入麻醉法不再使用海绵,而是将罂粟花、天仙子、睡莲、曼德拉草与醋、玫瑰水、樟脑相混合,长时间置于鼻下,让气味传到大脑,患者就会进入睡眠状态。然而,这种麻醉方法逐渐消失于17世纪后期的医学文献中。

    与意大利的吸入麻醉法不同,中世纪的不列颠群岛出现了一种内服麻醉剂。12~15世纪的英文文献中出现了大量名为“德维尔(dwale,即颠茄)”的可服用麻醉剂的记载:取猪胆汁、铁杉汁、萝卜汁、生菜汁、鸦片汁、天仙子汁和醋各3勺,将它们搅拌均匀并煮沸,放入密闭的玻璃器皿中。患者需要麻醉时,取出3勺倒入酒中搅拌均匀,饮用后即可使患者入睡。与吸入麻醉法相比,这种可服用麻醉剂更危险,其配方成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害也无效的猪胆、生菜、醋和萝卜,另一类则是效果显著但危险的铁杉、鸦片和天仙子,若用量控制不当,甚至可以致命。药草刚被摘下时药效最大,经过煮沸和储存后会流失很多毒素,再加上胆汁和醋的使用会给麻醉剂带来苦味,患者不会过量饮用,这种麻醉剂可能并不像乍一看那样危险。因此,内服麻醉剂比吸入麻醉法更流行,甚至在许多文学名著中也有“dwale”的身影,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约翰·济慈的《夜莺颂》。此外,内服麻醉剂和吸入麻醉法的受众也有很大区别。中世纪时期,穷人求助于修道院和救济院,而中产阶级只需在自己的家中接受治疗,因此,“dwale”的配方更多存在于家庭治疗的书籍中,在医疗或宗教文本中几乎找不到。
, 百拇医药
    相较于上述麻醉方法,乙醚麻醉更加科学,却没有在中世纪广泛流行。瑞士炼金师帕拉塞尔苏斯(1493~1541年)第一个指出,硫磺可以从硫酸中提取,而且有减轻疼痛的效果,因此在文艺复兴时期硫磺被广泛用于医学领域。1540 年,普鲁士植物学家瓦列利乌斯·科尔都斯(1515~1544年)首次利用硫酸和“非常刺鼻的三次提纯酒”合成乙醚,并提出用乙醚替代硫磺的观点。但在接下来的30年中,医生们很少使用乙醚。直到18世纪,乙醚才被广泛应用于缓解疼痛,并逐渐在外科手术中用做麻醉剂。

    在第一批著名的麻醉剂中,只有一氧化二氮至今仍被广泛使用,氯仿和乙醚已被更安全的全身麻醉剂取代,可卡因则被局部麻醉剂取代。正是有了这些医学家们的不断努力和探索,麻醉才普遍应用于各种手术,也只有发明麻醉技术后,外科医生才可以在手术台上大展身手。▲,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