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慢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或关节病
编号:97097
从体态看出膝关节病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月18日 生命时报 2022.01.18
     罗圈腿提示磨损严重 走路晃多由疼痛导致

    从体态看出膝关节病

    受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 刘 刚

    本报记者 郭诗颖

    行走、跑步、跳跃、蹲起都离不开膝关节,它就像一个持续负重运转的轴承,即便在正常情况下,其内部也会因润滑度下降而逐渐老化磨损,严重时将导致骨质增生,引起肿痛,发生骨关节炎。如果再有额外运动或长时间受寒,就会加速这一过程。此外,冲击力、摩擦、不稳定、滑膜炎和营养不良等因素都会影响膝关节软骨,使其皲裂、剥脱、缺失,一旦损伤严重,将无法再生。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刘刚表示,我国患膝关节病的人很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坐便器仍未在我国全面普及,很多城镇公共厕所和农村地区还在使用蹲便式坑位,而长时间蹲着,关节弯曲程度大,挤压和摩擦力会加重磨损。2.很多老人有盘腿坐的习惯,认为这样更舒适,但长时间盘坐会使膝关节滑膜反复受到挤压,损伤关节内部。3.在我国西南地区或大部分山区,很多人每天出门都要上下坡,而爬坡过程中需要进行屈膝运动,对膝关节形成较大的冲力。
, 百拇医药
    刘刚认为,从老人的体态有时就能发现关节病的端倪。这是因为膝关节病变后,在活动过程中就会产生轻微不适,而人会不自觉地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来避免不适感,在生活中则体现为一些吃力、变形的习惯性动作。同时,不正确的起坐方式、走路姿势,也会不断反作用于膝关节,加重其承担的压力,使关节损伤进一步加剧。生活中常见的可能反映膝关节病的体态有:

    起坐困难。坐立转换需要良好的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和姿势控制能力等共同协调,而老人身体机能退化,下肢肌力、机体协调稳定性及对外界的反应性下降,导致起坐时非常吃力,同时伴有关节疼痛。

    罗圈腿。通常人在走路时,膝关节外侧承受体重的35%,内侧承受剩余65%。久而久之,内侧磨损更重,更易发生膝关节炎,出现关节内翻畸形,严重时还会形成“罗圈腿”。

    打软腿。老人关节滑液分泌减少,加上长期负重磨损,膝关节软骨退变剥脱会产生炎性因子。这些因子若刺激到膝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会突发痉挛,导致走路时膝盖发软。
, 百拇医药
    走路摇晃。由于关节疼痛和变形,走路时身体摆动幅度加大,看起来好像左摇右摆一样。这其实是为了避免疼痛和改善运动功能而出现的生物力学代偿姿势。

    “年纪渐长,身体出现一些退行性改变很正常。”刘刚说,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就要警惕膝关节“变老”。1.膝关节僵硬:尤其晨起僵硬感明显,但时间小于半小时,起床活动后可缓解。2.关节疼痛:初期表现为间断性隐隐作痛,晚期会出现持续疼痛和夜间痛。3.关节发烫肿大:此时慢性滑膜炎可能已导致膝盖内部存有积液,应及时就医,进行治疗。针对老人日常生活中如何保养膝关节,刘刚给出了以下建议。

    适度运动。常言道,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老人走路并不是越多越好。刘刚建议,老人每天走7000步左右较为适宜,再多可能会使膝盖承受较大负担。此外,生活中应尽量避免爬楼梯,外出游玩时将爬山改为乘坐缆车,运动方式也应以游泳、骑车和散步为主。

    健康饮食。少吃寒凉食物,最好喝不太烫的水。另外,常喝碳酸饮料会致骨质疏松,老人要减少饮用。平时要合理补充蛋白质、钙及维生素D,增加骨骼强度,防治骨质疏松;多吃鱼肉蛋奶,保持营养均衡。

    注意保暖。膝关节受凉时,血液循环变差,会加重疼痛。因此,老人要特别注意膝关节的防寒保暖,必要时佩戴护膝,还有辅助支撑的作用。刘刚提醒,最好选择膝盖前有洞(能露出膝盖)的护膝,这种护具对膝关节压力小,支撑力强。▲,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