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2.03.08
编号:95694
为“双抗凝”患者通气管
http://www.100md.com 2022年3月8日 生命时报 2022.03.08
     @@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勇闯“手术禁区”

    ##为“双抗凝”患者通气管

    %%本报特约记者 莫 鹏

    ===

    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内,一位来自新疆的患者王先生正和妻子有说有笑。然而就在前几天,这位患者因为气道严重狭窄差点窒息而危及生命。幸运的是,科室周云芝主任率团队勇闯“手术禁区”,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时间追溯到2021年11月,患者在当地进行了心脏搭桥手术。没想到,气管插管拔除1个月后呼吸越来越困难,来到医院检查,发现是由于气管插管并发症引起的气道狭窄,要想解决狭窄,必须做气管镜手术。由于患者正在口服两种抗凝药,气道手术出血风险极高,当地医院无能为力。随后的日子里,患者呼吸困难不断加重,后来发展为不能说话、不能进食、不能行走,甚至晚上不能躺下睡觉,生命危在旦夕。
, http://www.100md.com
    “大夫,求求你们了,快救救我老公,他真的不行了……”应急总医院急诊室,患者妻子的一声声求救让人心碎。急诊室医护人员立即展开抢救:问诊、抽血、化验、止喘、平喘、消炎……然而第二天早上,患者的病情又开始加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周云芝查看患者后,立即将患者收治入院。

    由于患者正在服用“双抗”药:两种抗凝药,根据医学救治原理,这类患者禁止做任何手术,否则会引起大出血,在手术台上危及生命。服用“双抗”药物的患者必须停药5~7天后,才可以接受手术。

    “兵来将挡,水至土掩,再危险的疾病,都有降服它的办法,我们是医生,必须敢于挑战……”危急下,周主任决定:立即手术。

    “胸部CT,查看气管狭窄程度……”

    “插入硬质镜,保证气道通气……”
, 百拇医药
    “注意声门下2公分狭窄,气道只有4毫米,电切、扩张、冷冻……”

    随着周云芝主任清晰的指令,手术有条不紊地推进。随着娴熟精准的操作,患者的气道慢慢打开,血氧饱和度上升,呼吸顺畅了。30分钟后,手术室传出喜讯:手术非常成功。

    手术一结束,患者立即苏醒,瞬间感觉呼吸顺畅,看到周云芝主任站在旁边,患者激动不已:“我从地狱一下到了天堂啊,谢谢,谢谢!”“气管通了,放心吧!”周主任走出手术室,微笑着对焦急等候的家属说,家属忍不住喜极而泣。终于,患者可以正常说话、吃饭、行走。

    如今,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气道狭窄是最常见、有效的一种方法,但操作过程中,还需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如果经验不丰富、技术不过硬,会直接关系手术的成败,以致影响患者的预后。即便周云芝在10多年的介入治疗中,为患者实施气道狭窄介入手术1万余例,练就了一双巧手、一双慧眼、一颗细心,但在实践中还会遇到新的疑难病例需去探索、去追求、去创造新的“范本”。此例气道狭窄患者,有心脏病史、口服两种抗凝药,在没停药的情况下取得了手术成功,标志着周云芝主任团队刷新了一个“双抗凝”患者不能手术的新纪录。
, http://www.100md.com
    据周云芝介绍,自2004年,科室开展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技术,目前每年实施支气管镜下各类介入治疗手术3000余例,为数万名呼吸困难的肿瘤患者改善了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其技术水平和学科影响力得到业内和患者的高度称赞。由于气道狭窄患者病情凶险,有的患者必须在最快时间内进行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或者内支架手术,解决呼吸通畅问题,避免窒息发生。应急总医院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气道狭窄患者建立了多学科、多专业、一站式24小时急诊绿色通道,从急诊入院、接诊、检查、手术、会诊、ICU观察、复诊、回访等各环节都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系统化的诊治流程,使得各种情况引起的气道狭窄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最及时、最科学以及最有效的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可以用于食道癌、肺癌、甲状腺癌等各种肿瘤引起的气道狭窄;其他疾病所致的气管、支气管扭曲变形;气道瘘等,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气急、胸闷等呼吸困难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后续治疗提供宝贵机会。与外科手术相比,气管镜下介入技术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显著优点。很多医院都陆续开展该项技术,而应急总医院的该项技术已走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前列,得到同行和患者的高度认可。▲,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