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037期
编号:121167
在医改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华东六省一市医改工作典型经验交流(上)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037期
     编者按: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华东六省一市医改中医药工作座谈会,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等12个单位就县域医共体建设、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医改典型经验进行了交流,本版将分上、中、下三期对各单位经验汇总报道,为各地中医药主管部门积极开展多种模式机制的改革试点,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破解中医药传承发展应用的重点难点问题提供借鉴。

    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

    推进分类补偿、多方受益中医医保支付方式

    安徽作为国家确定的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在三医联动改革中从遵循中医药规律出发,明确分类补偿的导向,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突破口,探索从供需双侧鼓励中医药服务提供与使用的制度机制。2016年起,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扩大中医药服务有效供给,增进群众看中医的获得感,安徽着眼于医保整合在即的趋势主动作为,在38个县域启动中医药适宜技术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并纳入省政府年度医改重点工作加以推进。经过3年的实践,初步实现了患者负担能减轻、医保基金可承受、中医药优势得发挥的改革目标。
, 百拇医药
    主要做法

    坚持问题导向,做好制度设计

    综合医改启动之初,安徽针对公立中医院运行补偿情况开展了深入的基线调查。发现因门诊不予报销、住院病种补偿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受限,影响了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同时也增加了降低住院标准小病大治、中医院治疗西化,加重医保基金负担的风险。

    为此,在大数据调查分析、政策风险评估,不增加医保基金总体负担的基础上,于2016年5月出台了《安徽省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改革医保中医药支付方式、实施差异化补偿政策,将门诊中医优势病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合理核定住院中医优势病种定额标准,同时提高医保基金支付比例,降低个人自付比例。探索将中医药优势病种经济学比较优势,转化为拉动中医院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和患者的获得感。

    确定优势病种,明确定额标准
, 百拇医药
    筛选适宜技术。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为基础,按照优势突出、疗效确切、诊疗量大、费用稳定、风险可控等原则遴选具有推广价值和条件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并接受基层中医院推荐,初选31项适宜技术进行临床筛选,同时在省新农合信息系统进行历史诊疗数据比对,随后组织专家开展多轮论证,最后研究确定13项试点应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确定门诊优势病种及定额标准。基于专家筛选的适宜技术,确定以此为主要治疗方式的50个门诊病种,通过查询新农合系统历史数据,依据适宜技术治疗疗效、住院量综合评定首批15项门诊优势病种并完善门诊临床路径。在此基础上,借鉴综合性医院日间手术的思路,以中医门诊临床路径为导向对该15个门诊病种实行按病种付费。定额标准按本地中医院同病种住院次均费用的70%或参考规范服务法测算的实际费用确定;新农合基金支付比例参照同病种的普通住院上一年度实际补偿比例支付,纳入医保门诊报销。

    确定住院优势病种及定额标准。组织专家通过查询新农合系统历史数据,在医院前300位次的同病种疾病中开展多轮筛选,综合考虑住院人数、诊治能力等因素,研究确定10种中医住院优势病种纳入医保报销。在此基础上,以中医临床路径为导向,实行按病种支付。定额标准按本地同级综合医院同病种的住院次均费用的90%确定(统计数据显示,同病种县中医院住院费用平均为县综合性医院80%左右,按本地同级综合医院的90%补偿,等于提高了补偿标准)。新农合基金支付比例在同病种普通住院上一年度实际补偿比例基础上提高5~10个百分点,个人支付比例在上一年度实际支付比例基础上下降5~10个百分点。
, 百拇医药
    强化协同联动,建立推进机制

    组织协同推进。指导各地建立卫生行政部门、新农合及县中医院参与的领导组织,按照“合理补偿成本、兼顾群众和基本医疗保障承受能力”的原则,通过历史成本法测算3年来本地中医医院、综合医院次均费用,按规范服务法测算中医临床路径规范服务项目次均费用,结合物价上涨、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通过谈判方式确定本地定额标准,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完善配套政策。将10个住院优势病种纳入实施性临床路径管理,实行高于正常报销比例的单病种付费,并在临床路径考核管理中作为重点考核项目;逐步调高相关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同时鼓励牵头医院对需要参考规范服务法测算的实际费用的病种重新测算、谈判确定。

    加强督查指导。将试点纳入省政府年度医改重点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协同推进;每年度开展专项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加以督促整改;自2017年起按季度开展监测工作,并将试点推进情况纳入对各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
, http://www.100md.com
    进展成效

    截至2018年底,全省中医医院门诊病种试点共有26392例患者受益,医疗费用总额3117.8万元,基金支付2073.3万元,平均基金支付比例66.5%;个人支付1044.5万元,个人支付比例32.5%(改革前门诊是不补偿的,个人全额支付)。住院优势病种共有75536人受益,医疗费用总额31812.5万元,基金支付 22936.8万元,平均基金支付比例72.1%(全省新农 合平均补偿比为64.9%,单病种平均补偿比为70%);个人支付8875.7万元,个人支付比例27.9%。

    从患者角度看,门诊可报销、住院免起付、即时可结报、自付费用低,更加乐于选择中医药治疗,从而拉动了中医药服务的有效利用和供给。从医院和医务人员角度看,通过更多地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和单病种定额付费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收入的含金量,从而有效调动了服务供给方的积极性。从医保基金角度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制度设计,从整体上保证了基金的安全,同时在扩大中医药服务利用时还可节省部分经费。
, 百拇医药
    几年试点证明,这些改革从供需双侧有效拉动了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使用,初步实现了患者负担能减轻、医保基金可承受、中医药优势得发挥的改革预期。阜阳市、亳州市、池州市部分县域率先将试点范围延伸到县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六安市所辖试点县域城镇居民医保自发纳入改革范围,进一步扩大了改革的受益面。尽管这项改革深受基层欢迎,但是运行中还存在着政策协同性需要改善、适宜技术和病种范围亟待增加、试点范围需要向城市和基层延伸等问题。

    工作体会

    一是必须融入大局统筹谋划。要把中医药工作放在卫生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加以谋划,主动作为,顺势而为,实现借力与助力的统一。安徽依托综合医改试点省平台,在公立医院改革进程中积极协调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制度机制,做到同步推进不缺位、落实政策有倾斜,努力把国家的中医药方针政策结合省情实际落地生效。

    二是必须牢记初心把握导向。中医药事业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政策措施必须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安徽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推动改革,在制约行业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上精准施策,努力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 百拇医药
    三是必须遵循规律分类施策。中医药事业既有卫生事业和民生事业的共性,也有其自身规律。在制度设计中要尊重规律、分类指导,不能“以西律中”。通过制度安排,从供给和需求双侧拉动中医药服务的提供与使用,有效提升了中医药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四是必须统筹兼顾多方受益。三医联动改革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安徽选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作为突破口,在政策的制定实施中充分考虑改革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在调动医院和医务人员积极性、缓解医保资金压力、争取部门支持和社会理解等方面予以统筹兼顾,提升政策依从性和执行力。

    山东省青岛市中医药管理局:

    实施中医门诊优势病种打包付费

    主要做法

    按照中医药治疗优势特色明显、诊疗规范、路径清晰、疗效确切、风险可控的原则,青岛市先后选择了面瘫、带状疱疹、丹毒、肛痈、外痔、痛经、便秘病、咳嗽病、面痛病、鼻鼽、胆胀、盆腔炎、腰痛病、灼口综合征、口蕈、重度牙周炎等16个中医门诊优势病种(涵盖了中医内、外、妇、骨伤、肛肠科等多个专业),试行以门诊中医优势病种为单位医保打包付费,不按服务项目收费,明确医保统筹金支付和个人负担金额。由此发生的统筹金支付费用另行列支,不列入医院年度医保统筹总额。青岛市选择了代表中医医院的青岛市中医医院和代表综合(专科)医院的青岛市口腔医院先行试点。例如面瘫,原来医院门诊治疗不予报销,病人按住院治疗平均费用约8000元,实行该政策后无论在治疗过程中实际发生多少费用,治疗总费用固定为4550元,其中个人负担职工为1137元、居民为1592元,统筹支付职工为3413元、居民为2958元。
, 百拇医药
    政策突破

    一是打破了医保原有非基层医疗机构必须住院治疗方能报销、普通门诊治疗不予报销的既有政策。二是打破了医保原有对医疗机构实行总额控制和个人住院均次费用控制的“双控”管理模式,实现中医药、医保的融合双赢发展。三是打破了医改中三级医院门诊中接诊急、危、重、难患者的限制,引导三级医院开展门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顺应了中医药门诊治疗强、部分病种可替代西医住院治疗的传统优势特色。

    主要成效

    医务人员受鼓舞。一是使医务人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中医药专业的特长为病人服务,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为落实“两个允许”提供了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的医务人员可以收到奖励。

    人民群众得实惠。纳入门诊中医药治疗单病种付费的16个病种已达8873例,为病人节约费用1152万元,其中,患者承担约1/3,统筹金支付约2/3,超出结算标准的费用由医院承担。
, 百拇医药
    医疗机构得发展。改革为二个试点医院多争取医保资金1694万元,节约医保基金1665万元,放大了青岛市医改分级诊疗中三级医院可以进行中医优势病种门诊诊疗的优惠扶持政策,张扬了医疗机构中医药优势特色,两个试点医院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和医疗收入均稳步增长,均次费用增长率降低30%以上。

    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

    推进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制度建设

    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制度建设是医改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上海着力整合利用各方资源、不断完善服务模式与工作机制,持续推进中医药技术方法在家庭医生服务中的有效应用,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主要做法

    实施中西医融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探索中医药融入大卫生健康管理。一是整合服务内容,制订了重点人群、 重点病种中西医融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二是拓展服务提供主体,将服务提供主体拓展为包括中医医生在内的家庭医生团队全体成员;三是完善服务流程,明确并细化目标人群发现、干预措施实施、管理信息采集等主要环节上中医药健康管理的基本要求,并与其他条线相应工作相衔接,形成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的协同推进机制。
, 百拇医药
    开展“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示范岗”建设,探索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上海启动了“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示范岗”试点建设,重点解决好中医药服务在家庭医生团队中“由谁做”“做什么”“怎么做”的关键问题,明确服务提供主体相应的岗位职责、工作要求、服务流程,探索不同中医资源配置的家庭医生团队均衡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启动新一轮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基层中医药服务发展新定位。新一轮的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从建设目标、实施方案、考核指标等方面,其定位着眼于服务能力提升,并在相关资源利用、服务流程优化等方面完善工作机制,为面上基层中医药服务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体会

    上海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医药技术方法在家庭医生服务中得到有效落实,部分团队还探索了“全专转介”模式,由签约家庭医生为签约患者提供中医专病综合门诊的预约、转诊服务。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着眼长远发展目标,完善顶层设计,又要抓住当前发展机遇,探索实现重点突破,上海的实践我们有两点体会:
, 百拇医药
    一是服务能力提升要与机制创新并举。通过实施各类人才项目及推广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有力地提升社区中医诊疗与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同时,着重在家庭医生团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各级卫生行政管理层面,充分整合基层卫生、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各条线资源,通过建立多方协同、整合推进的工作机制,有效地落实了基层中医药工作,也为中医药参与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顶层设计提供依据和支撑。

    二是专项工作要与面上医改相统筹。2018 年,上海启动了中医专科专病联盟建设,由中医临床重点专科牵头,联合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开展中医优势专科专病联盟试点建设,范围覆盖了全市16个区的 138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专科专病联盟建设,将对接社区中医药服务需求作为核心建设任务之一,同时参与专科专病联盟建设情况也被纳为新一轮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要求,通过优质资源下沉辐射, 直接、有效地带动和提升基层专科专病服务能力,实现中医药服务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联动发展。

    浙江省宁波市卫生健康委:
, http://www.100md.com
    建立完善中医药财政投入机制政策

    2009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宁波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率先建立完善中医药财政投入机制政策,有力推动了宁波市中医药的发展。

    完善中医药财政投入机制

    宁波市出台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中医药财政投入机制” 最大特色亮点是,从 2010年起,新增对中医类经常性经费补助按每中医门诊人次8元,每中医住院床日1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同时对中医药投入增长比例、中医药经费占比、中医医院基础建设(“三名三进”工程)、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配套经费保障等八项内容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

    全市中医事业费投入逐年增加

    2010年,宁波市政府出台的《意见》明确,要把中医药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列入对各区县市政府年度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为此,上海市将贯彻执行《意见》要求,特别是中医药服务专项补助经费保障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督查和考核,确保了专项补助资金的保障落实。“十二五”以来,全市中医事业费投入逐年增加。中医药服务门诊住院专项补助资金保障得到有效落实,全市年均补助约5000万元,8年共补助约4亿元。其中,市级财政8年对市中医院共补助9120万元,年均补助1140万左右。
, http://www.100md.com
    激活中医药事业发展

    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激活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极大满足了广大民众对中医药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的需求。一是有效缓解各级中医医院经济运行压力。中医药门诊和住院专项补助政策的出台,对缓解各级中医医院经济运行压力是非常显著的。譬如,宁波市中医院8年共补助9120万元,年均补助1140万左右,使宁波市中医院每年收支得到平衡,甚至略有节余,更加坚定了宁波市中医院走中医特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二是有效推动了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门诊和住院专项补助政策的出台,激发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加强中医科室的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水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市的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总量和基层占全市医疗服务总量的比例不断持续上升。2018年,全市有138家基层医疗机构被评为星级中医药门诊(馆),占总数的92.62%,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收入占医疗总收入达17.22%。, 百拇医药